先說說許鞍華導演吧,我與這位導演的第一次邂逅竟是在一部單機養成電玩,那時的遊戲內容是要經營電影公司與培養藝人,許鞍華導演是我最愛用的導演,因為她的能力數值很高,怎麼拍都賺錢,多年後,我卻被這位導演的影片感動萬分,稍微維基一下許鞍華導演的簡歷,訝異人生的許多歷練都潛移默化著她在多年後的許多要片,她是真正能夠拍出香港特色的導演,如果要了解香港文化,那麼許鞍華導演鏡頭下的吉光片羽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反射出香港底層文化的多層面貌。
<桃姐>這部片子在2010年的金馬獎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或許從得獎的項目可以看出這部片藉由兩位出色的演員撐起整部影片的重擔,不過這並非許鞍華導演執導影片的首例,無論<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描述大樓底下底層生活感人至深的母子;<天水圍的夜與霧>描述大陸移民面向的家庭關係,甚或前作<得閒炒飯>吳君如與周慧敏攜手的戀人演出,都可以看到許鞍華導演非常擅長藉由故事主角帶出影片的議題與內涵;角色的精簡卻又不失影片的精彩,甚至在角色的對白上極具洗練簡化,但又字字珠璣,許多台詞話中有話,再再反射角色心境與故事發展,或許許多演出與對白像是博君一笑,不過背後卻充滿著無奈與感傷。
<桃姐>這部片子在2010年的金馬獎囊括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或許從得獎的項目可以看出這部片藉由兩位出色的演員撐起整部影片的重擔,不過這並非許鞍華導演執導影片的首例,無論<天水圍的日與夜>中,描述大樓底下底層生活感人至深的母子;<天水圍的夜與霧>描述大陸移民面向的家庭關係,甚或前作<得閒炒飯>吳君如與周慧敏攜手的戀人演出,都可以看到許鞍華導演非常擅長藉由故事主角帶出影片的議題與內涵;角色的精簡卻又不失影片的精彩,甚至在角色的對白上極具洗練簡化,但又字字珠璣,許多台詞話中有話,再再反射角色心境與故事發展,或許許多演出與對白像是博君一笑,不過背後卻充滿著無奈與感傷。
許鞍華導演藉由<桃姐>這部片裡,由劉德華與葉得嫻所飾演的主僕關係,帶出年老社會與老人生存權的重要議題,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描述當葉得嫻所飾演的桃姐因為中風而搬進養老院時,藉由這位陌生人進入這個底層社群的眼睛,讓我們看到如照護人員坐著滾輪椅機械式的餵飯這類看似稀鬆平常的畫面,不過這類景象卻也著實的令人感到不堪與鼻酸;一場夜半的戲碼,當老人們像似著了魔似的在玻璃門前拍打與練功的戲碼,更是不禁讓人深思究竟何時我們所身處的世界變得這般冷酷,療養院裡的老人們像是玻璃缸裡的金魚,受限無法自由的活著。
開場的戲碼就讓我覺得葉得嫻獲獎實至名歸,當她走在菜市場詢問菜價時,菜販回應她,塌心裡覺得貴還唸唸有詞的重複金額,手指更看似不經意的細微比出六,這般細膩的表現,同樣在電影裡層出不窮;或許這是一般人的無奈,當我們無法兩全其美時,只能屈就現況,影片中的療養院的生活環境其實相當簡陋,不過當劉德華探望葉得嫻時,她口裡卻不吐生活的不快,反而屈就自己來善盡身為一位僕人的職責,可是,心底的記憶與情感就是這樣,一位侍奉家族六十年起居的僕人離開的那天,生活中的變化,只能藉由食物的美好來寄情懷念,終究,人不敵老,許鞍華導演的故事往往是這般平實,可是影片中許多讓人揪心的片段,卻也讓觀影群眾反思老後的生活樣貌。
或許劉德華並沒有如我心底某一小塊期待的拉著桃姐搬離養老院,不過當他從開場那個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如此的少爺,到夜晚發出聲響,都讓母親碎唸的兒子(可想而知,在此之前的桃姐或許默默忍受這一切),卻還貼心端茶給母親的舉措,而當桃姐住進養老院時,因她病情而不時勞心勞力的探望,甚或聲稱自己是桃姐的家人,貼心的帶她出席自己的電影首映會,<桃姐>這部片不慍不火的點出人生課題,更行雲流水般的展演生命感動。
碧戈凱特
留言
沒想到你也有玩耶
這部片我也想看!!
等我看完再來看你的解析XD